欢迎光临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网站 ·今天是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E-mail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 热点新闻 □
 

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暨简政珍作品研讨会开幕词……张铭远
发布时间: 2007/3/17 9:38:04 被阅览数: 2330 次 来源: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暨简政珍作品研讨会       

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暨简政珍作品研讨会组委会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院长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所长
    

张铭远

尊敬的领导、专家学者、媒体及文学界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在各位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暨简政珍作品研讨会”成功地开幕了。本次会议的筹备工作及专家学者的论文写作都是在春节期间,时间之短促,反响之热烈,论文质量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学术奇迹,并以此迎来了华文文学研究的一个学术新春!

下面,我受主办单位及协办单位的委托,对本次会议的宗旨作一阐述。

20061128,在同一个场合,来自海内外华文文学界的一众作家、学者及社会贤达曾经聚集一堂,为两个字而兴奋鼓舞,热议畅谈,这两个字就是“发展”。

时隔三月,又有来自两岸四地三十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因为三个字而聚首这里,这三个字就是“中生代”。

“发展”是我们推进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基本宗旨。立足“发展”,研究关于中生代的诗歌与诗学,则是本次会议的宗旨。今天我们关注中生代,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回顾,不是为了断代,更不是为了定论,而是为了前瞻,为了发展。因为目前华文文学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而中生代则对于华文诗歌的发展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可以概括为:承先启后,两岸沟通,诗坛表率,诗史新峰。

第一是承先启后。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进入一个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这场文化复兴的历史意义绝不亚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在悠久的中华文化中,诗是她的灵魂。中华自古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民族。在今天的文化复兴中,诗会不会再度辉煌,这个重任摆在了诗人及诗学家的面前。因此,重新反思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汲取民族文化的千年精华,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启后,这个重任将由中生代来承担。  

第二是两岸沟通。这里的两岸包括两岸四地大海的对岸和大洋的彼岸。当今世界,一个以文化为纽带的大中华社会正在形成,几十年分裂隔绝的诗坛,将出现一个共同的园地。这个园地的开拓,中生代应作为主要的园丁。中生代中的很多人的经历都身兼两地三地,甚至两岸四地。可以预见,通过沟通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开拓,将会出现一个大中华诗与诗学的新时代。

第三是诗坛表率。在中国悠久的诗学传统中,自始至终都以诗言志”、“文以载道为主流。今天的诗坛也应责无旁贷地发挥社会功能,中生代犹如诗坛的父辈,更应成为诗坛的表率,负有净化诗坛完善人性、熏陶新人的责任,将诗歌从边缘化重新转化为主流。

第四是诗史新峰。如果中生代能够在以上三方面做出卓越的贡献,那么,中华诗歌必将出现一个新的历史高峰,诗歌在内容、形式以及社会功能等各方面都会凸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也会取得独特的艺术成就。

    以上所述的中生代的四大使命,便是定位中生代的四大标准。这种定位不是按时间,而是按功能来定位的,可以叫做功能定位法。但是,定位并非目的,发展方是本意。我们呼吁更多的诗人与诗学家加入到发展的队伍中来,用热血与激情,共同书写大中华诗坛的划时代乐章。

 


上两条同类新闻:
  • 是诗痴,抑或石痴?——诗人傅天虹访谈
  • 傅天虹作品座谈小叙实录

  •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2007年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1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