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广东网10月30日电 (冒韪 潘海)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到本月已满三周岁,华文文学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今天,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副院长、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秘书长郭海军副教授接受本社记者采访,介绍了相关情况。
据介绍,三年来,研究所作为一个为华文文学发展服务的开放性平台,已经汇聚了两岸四地众多的著名学者、诗人、作家,策划并举办了2006年10月的“国际华文诗歌发展研讨会”、2006年12月“华文诗歌如何走向世界研讨会”、2007年3月的“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暨简政珍作品研讨会”、2008年5月的“第二届当代诗学论坛暨张默作品研讨会”等一系列大型学术活动。同时还策划、编辑出版了二十余种图书,作者与编者遍及两岸四地。
在迎接建所三周年的日子里,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院长张铭远教授、台湾亚洲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简政珍教授、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朱寿桐教授、著名诗人洛夫、傅天虹以及学界同仁齐聚珠海,举行研究所三周年志庆暨“两岸三院”学术合作成果发布活动。
北师大珠海分校、台湾亚洲大学、澳门大学“两岸三院”共同编著的两岸四地“中生代”诗论集及诗歌作品选集、汉语诗歌经典英译等著作二十余种,在活动中通过媒体向各界展示。
世界华语诗坛泰斗,素有“诗魔”之称的台湾著名现代诗人洛夫,高度赞扬了研究所成立短短三年的可喜成果。他说“这些是要进入史册的”。他还欣然挥毫,为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成立三周年题写了“心中有诗,时间即是永恒”的条幅。
面向未来,所长张铭远教授强调了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的六大功能:“以发展为己任、以服务为机制、以两岸为平台、以合作为命脉、以诗学为灵魂、以使命为动力”。他还进一步强调,“两岸”这个概念,既包括海峡两岸、界河两岸,也包括大海的两岸和大洋的两岸。过去三年,研究所的平台功能主要辐射于两岸四地。未来的发展中,研究所将会同两岸四地的学术力量,与大海彼岸和大洋彼岸的华文研究群体会合,创造更加广阔的华文文学研究新局面。
张铭远称赞所内同仁,特别是傅天虹教授,全凭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呕心沥血,择善固执,以拼命三郎的精神感动了上苍,赢得了两岸四地精英的支持,终于有了今天的成果。
活动中,“两岸三院”的学者们还与洛夫先生以“华文文学研究合作与发展”为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北师大珠海分校一百多位师生列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