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网站 ·今天是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E-mail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 热点新闻 □
 

阔别七年,余光中先生再访北师大珠海分校
发布时间: 2014/4/13 8:52:16 被阅览数: 3286 次 来源: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阔别七年,余光中先生再访北师大珠海分校
   
    2014年4月10日,应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及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的邀请,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阔别七年后,再次来到珠海,并于10日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国际交流中心三楼报告厅以“诗美学漫谈”为题向该校师生传授其创作经验及心路历程,大批师生及媒体记者慕名前来,报告厅座无虚席,很多同学更是席地而坐。
 
   
 
余光中先生作“诗美学”讲座
 
 
 
余光中先生步入会场
 
    余光中先生于20073月曾造访北师大珠海分校,并为该校荣聘为文学院的名誉院长。漫谈开始前,文学院张明远院长致辞欢迎余光中先生携夫人范我存先生在时别七年后“回家”,并简单介绍了与会的来宾及媒体朋友。
 
 
 
傅爱兰副校长赠送纪念品于余光中先生及范我存女士
 
 
 
傅天虹教授赠送“汉语新诗库”丛书于澳门大学中文系及北师大珠海分校图书馆
   
    为欢迎先生并向先生求教,文学院教授、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傅天虹教授指导“汉语新诗欣赏与创作教授工作坊”的学生,在银河出版社社长路羽(傅小华)女士的帮助下,出版了《余光中短诗选析》一书,该书精选了余光中先生1949-2012年的短诗,全部由该文学院学生品赏写析文。会上,北师大珠海分校的常务副校长傅爱兰女士代表该校将此书——《余光中短诗选析》及纪念品赠送给余光中夫妇;傅天虹教授亦代表文学院及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将此书和“汉语新诗库”系列丛书(该丛书由北师大珠海分校华文所和澳门大学中文系选题策划)赠送给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寿桐教授、北师大珠海分校图书馆。
 

余光中先生向大家展示《余光中短诗选析》

     余光中先生受大家的热情感染,“漫谈”一开始便激动得于《余光中短诗选析》出版的用心,并幽默谈笑,与大家简略分享其右手写诗,左手成文,兼擅翻译和评论的创作历程,坦言心声:“我一生的写作,缘于对母语的爱好。”并慨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余光中先生还深入浅出地向在座师生讲述边缘化的现代诗人与诗歌的情况,从八十年代现代诗盛行一时讲到诗人结社互不佩服比赛写诗,最后语重心长叮嘱同学们“多读文学史,就会知道兴衰是常理。”而谈及他的文学创作时他说:“诗歌和散文是我的两只眼睛,必须并用才能看清这个立体的世界,所以两只眼睛要合到一起看”。最后余先生又和大家从文学史的角度比较中西方文学创作的差异,让在场的同学受益匪浅。

 

   文学院橄榄枝朗诵社的学生们为余光中先生献上激情朗诵
 
  
文学院橄榄枝朗诵社的学生们为余光中先生献上激情朗诵
 
    与师生互动结束后,文学院院长张明远发表漫谈会总结讲话,谈到余光中先生七年前即兴在珠海分校创作了 《乡愁》第五韵并向大家展示原件,称赞先生是一座桥,连接了古代和现代,中方和西方。号召同学们认真听先生教导大家不要做粉丝,争取做知音。并嘱咐听完先生字字珠玑的漫谈,一定要慢慢消化先生的智慧,要讨论、要反思,强调诗歌不仅仅是有感而发,还要有思而发。而该场漫谈会在文学院诗社的诗歌朗诵中结束,主办方特意安排将《乡愁》第五韵附上并以此为尾,致敬余光中先生——而未来/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我去那头/你来这头 余光中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离开报告厅。
 
 
张明远院长向大家展示《乡愁》第五韵原件
 
   
 
会后大合照
   
    次日,余光中夫妇与张明远教授、傅天虹教授、路羽女士等人再登珠海淇澳伶仃岛,书法登高望远之情怀:
 
 
傅天虹教授与余光中夫妇合影
 
 
傅天虹教授、路羽女士与余光中先生、范我存女士合影
 
  
 
傅天虹夫妇、朱寿桐教授、陈惠兰女士与余光中先生、范我存女士合影
 
 
伶仃岛合影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讯)

 


上两条同类新闻:
  • 甲午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今举行
  •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银河出版社社长

  •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2007年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1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