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网站 ·今天是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E-mail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 热点新闻 □
 

“风雨兼程,繁华盛放”——记福州《台港文学选刊》创办30周年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14/12/12 14:06:25 被阅览数: 2481 次 来源: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风雨兼程,繁华盛放”
——记福州《台港文学选刊》创办30周年座谈会

    12月8日,《台港文学选刊》创办30周年座谈会在福州于山宾馆二楼会议厅举行,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杨少衡担任主持。

(图为“《台港文学选刊》创办30周年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首先由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陈毅达发表致辞。紧接着《台港文学选刊》主编宋瑜向各位来宾进行了刊物介绍。《台港文学选刊》是我国第一家专门介绍合港澳及海外华文作家作品的文学期刊,创办于1984年9月。由福建省文联主管主办,《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编辑出版。创刊伊始,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特撰文《窗口与纽带》对刊物寄予厚望。多年以来,全体办刊人员黾勉从事,始终以“瞪望台港社会的文学窗口,联系海峡两岸的文化纽带”为办刊宗旨,先后介绍了约1600名合港澳及海外华文作家的3500多万字的作品,最高发行量曾达每期40余万册。所选作品屡屡被国内刊物转载。

(图为“台港文学选刊”第308期)

    随后,历任《福建文学》及《台港文学选刊》主编季仲,副主编章武,诗人作家谢冕,傅天虹,孙绍振,吴钧尧,杨际岚,袁勇麟,杨少衡,潘郁琦,刘小新,哈雷,著名书法家侯吉谅,《福建文学》主编曾章团,著名画家龚相慈等人先后在座谈会上进行了发言,不仅赋予了《台港文学选刊》创刊30周年诚挚的问候,同时也促进了以《台港文学选刊》为基点的文学及文化上的交流,这既是一次诗人作家的聚会,也是一次文化上的碰撞,更是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发展现代精美期刊的盛会,对增强两岸青年共同的文化使命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推动福建诗歌等文学创作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五彩缤纷的诗歌流派和诗人群体,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的异彩纷呈。近年来,《台港文学选刊》乘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东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期刊为载体,举办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闽台交流的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由刊物主办的“清新福建诗文朗诵会”,“台港澳暨海外华文诗文朗诵会”此次也圆满举行,不仅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而且让读者和诗人都沉浸在诗的浪漫国度里中,给冬日落下一抹亮丽的点缀。

(图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诗文朗诵会”现场)


(图为“清新福建诗文朗诵会”现场)

    随着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在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台港文学选刊》在原有的基础上于2009年调整步伐,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转型为双月发行的大型文学丛刊。改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肯定。改善用纸,美化装帧,内文增设彩色印刷版面,全面凸显台港澳及海外华人文化色,戮力呈现“多彩的东西文化,精致的华文文学”。《台港文学选刊》的首任主编季仲先生,已退休离职将20年的他曾发表感慨,对于他的继任者与同事们的工作,他深感欣慰并深怀敬意。他也曾多次真诚地说过,在上世纪“文学热”加“港台热”的年代,因其主持创办了《台港文学选刊》,其发行量在同类刊物中一直遥遥领先,可谓日升月恒,却是不算真有本事;而此后网络兴起,文学日趋边缘化,其继任者和同事们却仍旧百折不挠,兢兢业业共同守望着初衷,“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此创造出许多有目共睹的业绩,真正是秉持了甘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风范。为了肩负华文文学大交流大复兴的重任,相信一代一代同仁们尚能夙兴夜寐、风雨兼程,小车若不倒,长路无尽时!
 
    祝愿《台港文学选刊》越办越好!

(图为教授、诗人傅天虹和诗人路羽)

 

(图为教授、诗人傅天虹;《台港文学》主编宋瑜;诗人路羽;福建省作协副秘书长秀美)

 

(图为作家、诗人合影)

(图为教授、诗人傅天虹和台湾幼狮负责人合影)

(图为诗人路羽、谢冕)

(图为诗人路羽和朗诵者合影)


(图为《台港文学选刊》创办30周年座谈会大合照)

 


上两条同类新闻:
  • 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花城广州绽放
  • 大型画册《领袖风云》出版新闻发布会暨仝开健书画艺术展、“艺术与和平”名家书画展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2007年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1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