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网站 ·今天是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E-mail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 热点新闻 □
 

“两岸四地”第七届当代诗学论坛暨大举行
发布时间: 2015/12/13 16:32:02 被阅览数: 1788 次 来源: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两岸四地”第七届当代诗学论坛暨大举行

1128日至29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联合暨南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共同主办的“‘两岸四地’第七届当代诗学论坛·代际经验与诗学呈现国际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在两天的时间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美国、韩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新诗研究专家共70余人围绕“代际经验与诗学呈现”的主题,就“两岸四地”的诗歌现象、代际经验与诗歌美学转换、代际诗人比较、南方诗歌的学术建构、信息时代的诗歌话语共同体、共同重写诗歌史等议题进行了分组研讨。会议期间,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诗刊》杂志副主编、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少君,谈论“当代诗歌四十年”的诸多问题。

“两岸四地当代诗学论坛”是目前学界探讨中国新诗最为完备和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机制之一,最初由学者屠岸、谢冕、吴思敬、傅天虹、简政珍、朱寿桐等发起。今年恰逢中国新诗诞生100周年,当代诗学论坛的召开有着特别的意义。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杨匡汉在主题发言中指出,中国当代诗歌已经全面超过了“现代文学三十年”间新诗的成就,而且累积了代际的、区域的、多民族诗歌文化共同体的宝贵经验,“前行代、中生代、新世代各有优长,形成‘四世同堂’的局面,‘两岸四地’的诗歌形成互补性结构”。(南方日报讯)

 


上两条同类新闻:
  • 行草流畅,刚柔相济的书法家严太平
  • 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在澳门举行

  •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2007年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1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