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轻灵余味悠远
——读《路羽自选集》
唐德亮
读路羽的自选集,总被其独特的风格所吸引,沉迷。有的诗,读了再读,品了再品,仍感余韵袅袅,挥之不去。那么,她的诗有何特色?
一是淡远。路羽的诗,不属于“大江东去”那种铿锵雄浑之作,而是淡远、温婉、轻灵。这种风格的作品,诗史上有不少佳作名篇,如陶渊明的《饮酒·之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往还。”路羽亦精于淡远之道。请读她的《沙滩上的星空》:
仰望月亮时/已被/月光淹没/两只无色的海蝴蝶/踏着春的节拍/在斜斜地飞/爱情的路/太长太长/长得好象没有结尾/很累的心/虚掩着/玖瑰的刺/伸入/每一个角落/柴已烧尽/炉膛开始空虚/梦中人/仍在梦想/潮声中/天空/已在远方苏醒/
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朦胧、淡远、迷人的氛围:遥远的月光,无色的海蝴蝶,在虚拟的“春的节拍”中斜飞;爱情的路没有结尾,梦中人仍在甜美的梦中沉睡,远方的天空却已苏醒。为什么苏醒?潮声。什么“潮声”?这只能由读者想象了。画面的美与情感的美相结合,情感的虚幻与不确定性,使这首诗令人回味无穷。
说路羽的淡远,还包含着一种含蓄之意。如《梦》:“风是洒脱!/浪是温柔!/他们的脚步/在八月的码头,……一声气笛,/有个梦掉入湖中。/”“风”与“浪”在“八月的码头”干什么?谁的梦掉入湖中?那“梦”又是什么梦?其味隽永,内涵丰厚。《小诗一束》中的不少作品都是如此,如《雕塑》:“你的目光穿越透明的我/我正雕塑另一尊自己/”这一雕塑定是一个英雄、伟人、烈士,诗人用他的精神品格塑造自己的人格。两句诗言近意远,精炼,以少胜多,字“淡”而意深。这正是深“淡远”技艺之真髓也。
二是擅用象征手法。卡西勒认为:“象征就是在知觉符号和某种意义之间建立起隐秘的联系,并把这种联系显现于我们的意识当中。”路羽善于把虚的思想情感化为可感的具象。如《枯叶》:
向星星哭一次
向月亮哭一次
向风雨哭一次
向黎明哭一次
流尽了泪水
我悠悠地飘浮了起来
在这首诗中,“枯叶”是一个人的形象,他在生命的尽头,向星星、月亮、风雨、黎明痛哭。他哭自己曾经历的磨难风雨,哭终于见到了“黎明”。这 样,“枯叶”就被赋予了深广的精神意义。又如《万里桥》:
一种哲思/在雾与沙尘挺立/不朽/展示着/坚韧的引力/为一代代游人/?接万里/ 凄迷中顿悟的/风景/纵观一千年/春秋绵绵/彩蝶款款飞来/在孤寂中伸延/
“万里桥”在诗人笔下,是一种“哲理”,挺立着“不朽”,展示着“坚韧的引力”。如其说是桥的“哲理”,毋宁说是诗人的“哲理”。这是第一层次的思考。接着,诗人更进一步,有了更深的“顿悟”。中华民族的漫漫历史,不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挺立”“坚韧”的“引力”才得以延伸么?主题得到了丰富与延伸。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情达意的优秀之作还有《荷语》、《跨海大桥》《鼓山石刻》《灵渠》《武夷相思树》《独秀峰》等等。
三是美感。路羽的诗都富有美感。诗是审美的艺术。读诗,是为了获得美的享受。路羽的诗,是美的诗。一是其意境美。著名诗论家杨光治认为:“意境(境界)就是读者感受到的、凝寄着作者思想感情的生活画面。”这是对意境最精确的概括与表述。路羽 的诗,是注意境美的建构的。请读《睡莲》:“夏日的影子/在柳枝的抚慰中摇摆/一朵白云/似乎在弥合距离/留下的一声清啾/唤醒了隔岸的睡莲/鱼儿始终睁着眼睛/已分不清白天黑夜/意外的惊吓/令一种新的感觉开放/”在这首诗中,柳枝抚慰着夏影,白云在拭抹池中镜子,鸟儿唤醒了睡莲……,一种新的感觉在开放。意象是美的,境界是美的,一幅有古典美的境界扑入读者的眼帘。当然,诗人的情感也是美的,她唤醒了我们美的情感与想象。二是语言的纯美。路羽的诗,语言纯净、凝炼、不芜杂,晶莹剔透如同水晶、玉石,读之令人喜爱。如《灵泉》:“抹去星月/霜冷冷地/弥漫/瀑布哭泣/ 梦乡/摇曳/此刻最难弄清/山脉的走向/仍有雀跃/深谷漫出的香醇/是/另一种灵泉/”简炼、流畅、深刻、优美,动与静结合,浅易与含蓄结合,达到了较高的高度。又如《无题》:“月亮从瞳孔里爬出来/照洒着/躺在荷叶大脚上的/露珠/”诗句真是像月亮一样漫柔,像露珠一样晶莹可爱。又如:《初春》:“昏睡的土地甦醒了/幼牙从渴望的泥土里钻出来/把春光点缀得十分妩媚/”意象清灵、圆润,与上一首一样,读后即能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三是朴素美。如《酒巴与老妇》中,诗人基本用叙述白描的语言,刻画了“阔气十足”的阔少爷、“媚态百出”的贵小姐和一位“头发蓬乱的老妇”两种不同形象,特别是对老妇,诗人写她“苍白的嘴唇挂在枯黄的脸上/震颤的脚步撑住肩头的木柴。/阵阵寒风呼啸/瘦弱的她显得更加憔悴,/她煞煞双眉慌张地爬起,/机械地摇晃沉重的木綑,/……诗人通过一富一穷两种人不同境况的对比,写出了香港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入木三分,深刻有力。朴素中显出了诗人的功力。
路羽是香港有成就、有独特风格的女诗人,她的这本诗集给人的享受是多方面的,这篇小文因篇幅所限,只能写出几点粗浅体会。
唐德亮, 广东连山上草人,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广东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 清远市作家协会原主席,清远市文联副主席,已在国内外200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0多篇,其中200多篇作品被《青年文摘》、《新华文摘》等转载,其作品入选200多种选本,出版文学专著11部,,共获省以上奖70余次。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编选的《唐德亮研究专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中国诗歌通史》、《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国诗歌三十年》《岭南现当代散文史》等文学史、诗歌史对其有专节论述。
唐德亮—广东省清远市新城区升平街28号清远日报社,
邮码511518,手机13802893657,邮箱poettd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