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网站 ·今天是                   
炎皇贸易行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 热点新闻 □
 

一次高层次、高质量的两岸诗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07/3/17 10:00:55 被阅览数: 2085 次 来源: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一次高层次、高质量的两岸诗学研讨会

(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新闻稿)

今年是中国新诗90周年,3911日,“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暨简政珍作品研讨会”在北师大珠海分校隆重召开。

此次活动由北师大珠海分校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当代诗学会联合主办,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中心、台湾亚洲大学文理学院、暨南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珠海作家协会、韶关五月诗社等单位协办。与会代表来自两岸四地四十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出席会议的有老一辈诗人及诗学家屠岸、谢冕、犁青等,更有两岸四地中生代诗人及诗学家吴思敬、简政珍、傅天虹、吕进、黄德伟、朱寿桐、野曼等。共五十余名诗学专家及诗人到会发言并提交了高水平的论文。会议及研讨由北师大珠海分校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傅天虹教授、常务副所长盼耕教授等主持。珠海分校党委书记呼中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向谢冕、吴思敬、吕进、朱寿桐、黄德伟教授颁发了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顾问聘书。

这是两岸四地首次集中研讨中生代诗歌与诗学的议题。会议组委会主任、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院长、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所长张铭远教授在开幕词中阐述了会议的宗旨。张铭远强调,立足华文文学的发展,研究关于中生代的诗歌与诗学,是本次会议的宗旨。他指出,中生代则对于华文诗歌的发展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可以概括为四点:承先启后,两岸沟通,诗坛表率,诗史新峰。中生代应重新反思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汲取民族文化的千年精华,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启后;通过两岸交流、相互影响,开拓一个大中华诗与诗学的共同园地;担负净化诗坛的责任,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使诗从边缘重新转化为主流。

谢冕教授在发言中说,没有想到北师大珠海分校有这么大的魅力,吸引这么多专家学者前来。他指出,自己关于中生代诗歌的一些思考与会议的宗旨不谋而合,希望通过研讨进一步促进两岸中生代诗歌的交流和互补。

简短的开幕式后,会议安排了八场专题研讨。两岸四地老、中、青三代诗学专家在自由的气氛中,真诚地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极具建设性和启发性。

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吴思敬教授作了会议总结。教授指出,这是一次高水平的诗学理论届的聚会。通过本次会议,对“中生代”的内涵、特征和意义等问题的理论思考逐步趋于一致,这不仅有助于沟通海峡两岸诗坛的相互了解,也有助于化解大陆诗歌界形形色色的山头意识,加强彼此间的宽容和理解;在体式上,本次会议也为今后开展此类学术活动开辟了新的思路。

10日晚,由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橄榄枝朗诵社,与珠海涛声语言艺术工作室联合举办了中生代诗歌朗诵活动。珠海分校副校长杨国昌教授参加了朗诵会。

作为本次会议的理论成果,会议代表提交的四十余篇共三十余万字的论文,将结集正式出版。

为了继续推进会议成果,会议期间,还由两岸四地各方代表磋商,共同建立了当代诗学论坛”机制。本次会议作为“论坛”的首届,将对以后的当代诗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铬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傅天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


吴思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导


简政珍:台湾亚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屠岸: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上两条同类新闻:
  • 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暨简政珍作品研讨会将在北师大珠海分校举行
  • 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在北师大珠海分校成立

  •  
    儒商风采 2007年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1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