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澄澈和投影
——我读简政珍的作品认识
汪启疆
[提 要] 简政珍的诗相当特殊,而在台湾中生代诗人、或我个人所能接触阅读的大陆诸多同时期诗人诗作均属少见的:是他熟悉活用意象营建出的“哲学思辨(游唤语)”。让诗除了文字组织本质该具的自足外,更能将最现世、极现实的人生处境,分解其现况环节,让诗的文义内容连锁为超越自身的诠释,作出智性反应,诗本身不断藉以智性美学释出一切理解之可能。他把诗蜕出了语言的朴拙单一,求诸文字意象的饱满度、强化内涵感知的容纳度,来完成诗人对诗的责任。
无论“人生、现实、意象、有情”,简氏的诗都给予了一份最大的澄澈、整体观察及介入力。他把自己极有秩序特色的键入概念,感应思想与温敦的美学程序,优雅徐缓如风在翻启覆盖的落叶,催生文字气势。简政珍的诗,是极致的意象思想美学。
[关键词:] 哲学思辩 澄澈 智性美学 思想美学
奈带奈蔼,别希求在固定的地方找到神。(纪德,地粮)
0.心灵与足迹
不能以感性和热情来认识简政珍。他足迹起落,总在心灵被撞触的部份,在以哲学厚度与透彻力去分剖那疼痛或爱抚感应。他诗的文字语言出自深沉所泛生的巨形辽阔;最初投入的石子溅动了,浮荡蔓衍的涟漪一圈圈开始,然后那个中心淡汲汲于涌动及扩张中,其它就是他心灵意象和足迹影响的到达。
同简政珍教授接触最久的时间,该是二00五年的花莲和南寺三天。诗人简氏极安静亲和温润,言谈内总令我思及煤层深底的火性,且能预知这知性身躯内丰富着大殿菩提之空旷与殷实。简氏温文儒雅,足履轻徐,就若我立在大殿走廊凝视一尊文殊佛像使堂内空气净变,形诸周边的,祇剩和南寺、斋堂、缘册、以及简氏在殿内的沉思。
洛夫先生就以这般经验读简政珍的「失乐园」长诗,确定『佛教的教义对这首诗的结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作出结语:『他(简氏)变成了一口水面平静的井,最后达到了净心明性的境地』。
一、诗和诗人
我们凝视彼此的脸孔
我们看到层层火焰的投影
在瞳孔里 (简政珍,火)
凡诗人的特质,该是一份透视表象,彼此看见的特殊敏锐;能让诸事诸物形成相属,且投射到该等事物隐藏的神圣部位;诗人的底质存在一份天启的聪慧灵犀,扬发、坦现、想象、创造,诗人和梦共享一根脐带,扎结在意识潜伏的源头。也就是说,万物皆智但都匿处,而诗人有柄体悟的钥匙开启。而诗,洛夫先生解注得颇简洁扼要:“诗,不仅是对现实的调整,也是对现实的超越,一种升华了的生命内涵;写诗这一实务操作,通常不是一种很理性的行为,“超以象外”反而视为正常”。他认为诗与诗人如欲达成卓越,则一方面固然需要全心全力地孵化现实,另方面也需要高度的重组创新的悟性及文字意象的才气相配合。
我认为洛夫先生这些话,是适用于简政珍的。简氏的诗和诗人内容上,我确切读到他所掌握的“澄澈的看见(生命感)”“纯挚的确信(信念感)”“明晰诗所当为(生机启迪与导向)”的创作深广度。他面朝人世,在生活浮浊现象内,告白自己清新永恒的泉眼。他也诚实纯挚的确信一切价值声响,自我心跳的频率;且保持这心跳频率的自然天籁,应和上帝在谧静沉默内那人性和人文轨辙之主体坐标。他更抓住生命附着各个存在,创造出诗作的声、形、体、息、哀、喜、憾、得……气势起落,景致更迭,历史回忆纷纷沓沓,诗人已在有限时光尽了最大的可能。
相信简氏必有一本本丰富手札,单独记录事物景貌直撞而来的意象与初念,进而琢磨其象征代言的精准意义,作成私储抽屉的数据格。简氏是位观察者及投化(同情与相感)者,能作大量深沉感触与多角渗透,简直就如一个茧丝灯笼内之蕊火,外在恒定,丝毫不觉肝胆里因洞悉与了解,正翻绞的焚动万象。----诚若简氏曾在他诗集“纸上风云”自序所言,「诗作引起内心震撼的也许只是诗人自己」。我先预期这自己内心震撼的诗作,将是一场场蝴蝶效应影响及中国诗文学的发展见证。
简氏的诗相当特殊,而在台湾中生代诗人、或我个人所能接触阅读的大陆诸多同时期诗人诗作均属少见的:是他熟悉活用意象营建出的“哲学思辨(游唤语)”。让诗除了文字组织本质该具的自足外,更能将最现世、极现实的人生处境,分解其现况环节,让诗的文义内容连锁为超越自身的诠释,作出智性反应,诗本身不断藉以智性美学释出一切理解之可能。他把诗蜕出了语言的朴拙单一,求诸文字意象的饱满度、强化内涵感知的容纳度,来完成诗人对诗的责任。所以,我们对简氏的诗之阅读,当不是一般习惯性的期待及单性认知,而是因由一个生活社会现象、政治事件,提供独特的意象概念,产生个体性(动之萌发)与集体性(静之固化)经验、哲理、意念、期盼等无数意义的可能。台湾游唤教授说他的诗“不在那诗材(料)是如何逼近现实,而在那诗质怎样将诗带引入意义的拟构,隐喻多材质的可能;不再等同现实的每一样指涉,诗与现实,此刻处于拟同的辩证”,其特质即在于此。简政珍的手法似是对事件的意象作继起再又继起的编织,将所表述的诗愫形成丰紊实扣的延伸,因之诗质酝酿出酵意,终而达成一串花藤所有花之蒂苞间的递接及意义增添,语言与语言之间沛充文字的元气,每一花各赋其语,带到歧义思考的意识组合去探求一首诗的整体开绽的节奏,来容纳人们任何策略的解读。
我认为这是简政珍诗作自身的文学独步。是他个性、素质与学养所产诞的风格。
二、以书写肯定存在
如何以躯体的碎片和血水
界定疆界? (简政珍8231;失乐园)
简氏不以存在为知足,诸多作品在创造过程,在专有的知性澄澈上,最善用美学黏剂为我们砌建一个高于语言、精于意象的诗空间。我们会出入于「物化性」的有我无我或「相对性」的模拟异同,提炼某些新的素质观念之察见;他焠火捣筑所营建的意象谬差内,触及他所欲告白的个人概念立论,诗化后所自然显现的萤火、蚊子、蚂蚁已非其本体,而是你我,思想、生活、工作、宿命、尊严、最初价值、不可否定与忽视的,存在与内容。他的诗潜入群体莫奈却顽固的悲愿,简氏使这些都经由意象,象征,自行闪光。
回异于汹涌的文学思潮主义之包装、诗流派形式之包装,简政珍始终自惜风格,以理趣来剖析事物及人群,灵活动用「现象错位」,使诗俱有了笔触下应该有的光暗色泽与弹性,他写诗犹若作画,不是克林姆成熟的身躯热情,席勒粗犷的肉体线条,而是莫内的美柔自在。简氏的诗,书写着由实而虚的醒悟,他尊重存在的本身,他根本上是难接受那「虚」的自我,诗的基础是砖砂般具实。他把语言冷却下来,从通俗语言里提炼活的文字意象。诗是文字凝铸且高于语言的(我个人的认知);相当且大部分时候,爱并非沸腾的,而是冷静的。我对简氏的上述解述及莫内情愫的分析,乃是出发于莫内就以同一座干草垜,用了太多季节晨昏来素描彩绘,目的就为要抓住那份准确;
且是透过时间、主客观一致的准确。简氏创作的自我要求,也是如此。简氏在诗集“季节过后”有下列自诉:「时间静悄悄流逝。瞬间醒悟,以文字急追,试图以文字重新在时间中定位,以书写肯定他的存有」,这就是简政珍的创作书写之笔触体温。
因为爱,诗人反而变得冷却,而笔带反讽了。简氏因为怕梦的回首太长太深,就以闹钟向自己约定醒来于前瞻的各个象征的代喻,完成诗与诗人的相对;更甚者,出于诗人对诗的生命察知,本质存在的外力危机及内里不确定性,使他诗创作过程,有了我在浔阳楼读到的“入座三杯豪气在,出门一笑大江横”的挑战心志、笔力的天地之气;更从心深处充满无常莫奈的哀怜,涌出了解本源后的急于提醒。因之在简政珍诗之笔锋里层,涌溢着希腊神话命运女神每剪断一根生命之线,盲睛中流下一滴泪水的悲悯及自伤。简氏这深刻的情感,出自他的土地、人文、传统、英文比较文学博士内容、以及哲思的数学触面,我认为他的「试图以文字重新在时空中定位,以书写肯定他的存在」的躯体碎片与血水所界定的疆界,至少含括了:
----台湾之人----社会面、民淬性、基本意识、生存概念、岛国
思想、生活型态、假面状况……。
----自为台湾人之师(系主任,文理学院院长),所对现象、价值、
社会、政治、教育、形成的责任自责。
简氏是一充满中国文人士大夫气的学者诗人与诗之战士,在他的语域疆界、语境层次内,进行“藉自己诗域版图,书自己心灵块垒”的诗创作及出版,多年前他自己也认知到:「面对现实,却无力改变现实。纸上的风云毕竟不是现实的风暴。诗所能引起的回响只限于(极)少数的读者。…诗作所引起内心震撼的也许只是诗人自己」。在揪心之余但也攫紧了拳头,他使我思想到唐吉哥诃德对风车的作战,那一份简政珍具有的象征、控诉、战斗、破坯、造就、决断、积极的存在精神。我们极少在他诗作内产生“念天地悠悠,独怆然涕下”式的自恋,反而萌发了中生代诗人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那“一代人”坚持的广度;韩瀚「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的当所为的深度;这也都是两岸中生代诗人所共同认定的诗之价值与态度。诗人们各有不同的出发与创造,但都共同以书写肯定所存在的,所坚持的,所寄望的。写到这里,想到圣经里的一句话:“不是你们捡选了我,是我捡选了你们”,不是我们捡选了诗,是诗捡选了我们!所以江河写出了「我的身体里垒满了石头\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么沉重\我就有多少重量\中华民族有多少伤口\我就流出过多少血液」的“纪念碑”的共化决志;杨牧(大陆)“我的皱纹,正是一条大江的开端”的“我是青年”的自许不懈。诗,藉由诗人,唤醒了什么?我们的一双手掌,就是山河大地,当诗独立于它所屹站的坐标上,借诗人视野广域性,作内省黏合,将心志事物孪殖入意象里,经由结构、技巧、才气、取出所要表征的形式内容,完成诗在历史与当代的:择向宣告与意象姿势。
简氏一直在实践他内省与格物的整合,将他对诗的抽象范畴的认知,置入感官、思维(林耀德语);我将他的语言空间和文字空间比拟作玩扑克牌,他洗牌般熟悉于交错、变化、抽切,成立自己的发牌、理牌秩序。读简政珍的诗,个人试着提出他在技巧与匠心间的、有所可能的四种理牌方法的展现:
(一)“文、思、哲、理”串连其学识批评,心灵意象、美学的逻辑作品。
(二)“权、欲、矛、盾”散列出焦虑的个体集体,社会原型解构后,以现实意象努力营建倾斜式平衡的非逻辑作品。
(三)“智慧、变迁、知性、本质、转化”以内视个性,接触生活实虚黏合,缠绵肯认中绝不忽略一切的轨辙精神的,格物致性的作品。
(四)“温柔、绮巧、情愫、人性、孤独”所检视返思,宁作所多玛城受神毁灭而回顾,甘于风化为塩柱的,心核缩影的作品。
他的诗能以一把伞、撑开的多根伞骨来完成舒开和收拢;并且在收放动作间藉膨涨,半张,全缩的伞面表情,使它们各具色彩、形貌、语言。简政珍教授的作品,最使我羡慕学习的,则属我对作品窥读和敲击时,发现到他有“将生活瞬间切断后检视反思,用火烫的心透过冷澈的眼球”的阅读感知,以及有“惯于在梦上跺踩,探求壳内的实物虚象所在的足掌”的轻重分寸。前者使他水中得骊,充分抓住切断处的年轮形廓、脉搏所在、反刍反讽的掌握到人生可悸恸的落笔位置;像他自己描叙的“写诗因此也是死生交替的过程,触发诗作总是生死摆荡后的结果”。后者使他大小得当,把裹藏在你、我、你们、我们……之内的种种剥现和孵化,将思想触跺生命所看不到部份,就物象的实、心象的虚,找出历史内容与世界刻度,身边物与世间事的回音,用理的清晰之刀和情之缠绵柔丝,梳扎辫子好插花的完成整理;用他自己的话“人生变得很严肃,写诗尤其严肃,虽然这种严肃也带有苦涩的笑声”。
三、简政珍的投影----诗
在这个时代,一旦我的诗畅销,我可能会怀疑是否自己的诗写得不好。 (自述)
请容我更多谈一些个人对简氏作品的认识。也请原谅我全篇完全失去论文立场角度,以海军的率直感受,书写所敬重的朋友。在花莲,和南寺他向我一次融入灯光内的谈话,涉及政治和社会;他说某一段时间,禅坐,亦无法入定,五内俱沸。我缄默的思想到两句话:“风与浪总是站在最能干的航海家这边(罗马帝国哀亡录)”,“越过四十度南纬之处毫无规则可言;越过南纬五十度之处已无天理可言(老水手谚语)”。我祇是缄默,一如前述面对佛堂那广大内容而缄默。
简氏实是抓住瞬间感悟和悸痛,长久碾磨在胸口的蜘蛛,将心灵平台布满蛛丝,随时在微调自己网络支点及境界。风雨外力时常挣剪截断网罟,也就是在那瞬间,诗已经出发了;即使是美学温慰,痛却扯拽着诗的自责。他必须要再次觅得支撑、黏附、根本,将网面与立体做出新的平衡,释解出稳实广阔而又精确之再造再生。我明白这是简政珍在呕心沥血,他是个感性入世的人。
诗,不应是简氏对现实作观察,而是将自己一次次剥现,去贴住那所发觉的现实伤口。我觉出他是血淋淋的。他观察诸相(诸多即实即存的经验和结果),想找出共生关系,并且就以这共生脉动及张力,写出了不能释然的(所以他变为鹰、虎皮),以及所释然的(所以他成了蚊子、蚂蚁),将纠结无解的现实,表现出简政珍的一种姿势、隐含执意的心态,命定的心情;这或把读者带向一个完整的时空点,作简政珍式的确认,以诗的定格模式,展现自己久已储备、久欲吐出的共生情怀,如何把整团情绪,冷凝为理念晶体。
诗,成为他探索问题的内在症结。使用丰富的意象精准地传达了他的关怀(借用林婷的论述),成为另一个简政珍。习于海洋航行的我就一个个的将之咀嚼,吐出来一份月亮的意象;简氏诗作的膨胀消瘦,其实就是月亮体态和那个球形内容,永远是圆的环扣与饱满;地球影响,环境、光线缫造,他投影人间,阴晴圆缺诸貌被诗所感应关怀。一定轮廓内变化的潮汐,被海感应;被理性关注;被感性烛化;使问题成为「我们土地剩一分厚薄」的透明。换言之,简氏逼入了现实,再把诗引向意义的拟构及隐喻,不再是月球,而是月亮,月光,霜,影,江月,对你我的投射。那球体的轮廓已变化作潮汐的引逗者,是无数脸孔自星群内被抓出来的「膨胀」证据,是鱼体鳞片覆满的冷静,是鱼身测线对水中任何涌动的「超感应」。这都是不同的简政珍的理性关注,他的真挚与深刻。
诗,诚如诗人任洪渊在“最后的月亮”所写:“几千年,地球已经太重\承受我的头脑\还需要另一片土地”。这正是我对简氏的诗质重量介述的投影效果;多个简政珍“多重轮廓”创作的迭照、哲思、想象、探觅及呼应。诗,是多变不离本体的跳跃性思维,是存在的本身、所获致的尊严肯定。
简政珍何以说出对自己诗畅销的怀疑呢?
固然他明白现在是个肤浅、苟活、赚得一切还不够的时代,诗无法畅销是很自然的现象。实质上,他坚守「文字对着时间倨傲的姿容」,而文字已临及(或者固有文化已临及)其它价值观的冲击浮荡,已不再俱时间的倨傲,而成了生活消遥附属,媚俗化了。在小说、散文的坍溃后,他坚守诗。即使它的小众化及广告化,简政珍守住了流泪撒种、欢呼收割的写作虔诚。(我某次在快速公路,看到一则广告「一个妻子,五十一种骄宠」,我一直反复默念这诗广告)
四、文字对时间的倨傲
我还是在这杯水的倒影中
(简政珍8231;化身)
从诗经到清诗,中华民族就是一个以诗为文学主轴的,甚或放诗于歌吟的民族。历史有着童话、传说、梦境的况味,其中当然少不了血和败德,而诗始终有它的清滤涓滴和生命力;把生命诗化、把诗生活化、而成为中国文化脉搏。时间波澜拍击,大江亘古东去,但诗已完成了他的骨脊铸造,山海川岳,地以诗灵,诗一代代流递濡润,存身在砂砾边塞咸渍燠热寒凛,四野之滨宫廷寺屋的范畴内容,傲然面对时间的沧茫过渡。直到今刻我们的谈论阅读,缝紧以后我们的族裔、舌头、语言、文字、思想。
因为诗是中国人和华人文化的灵魂扉页;饱满淋漓的文字元气,直击胸口,泪血俱沸。简政珍亦说出了后现代(现今)歧义实象:“我们在文字和异类元素的组合中生活」、「我们的问题\不一定是情绪和文字的纠葛\而是DNA的重组方式”(失乐园),由于知识、企业、科学、管理经济、政治、社会等等需要大量的文字消耗,文字(文识)已形成工具化、概念化、意识化、传递化、分析性、媒介性、媚俗性、应用性的凝固运作时,但诗ㄧ直保持自具的生命力,扎深于传统、美学、文化、独创、生活之中,跟时间共享一根脐带。对照简氏坦述的歧义人文,再借洛夫对简政珍诗作的主题诠释,说明诗之特质所形成文体的独占效应有:“意象语言、意象思维,超越现象的形而上思考、想象、创造、诗人的心灵密码、新的阅读经验、髣煅的讯息……”,诗不仅容铸了工具化应用性功能,最主要在它是唯一能丰富、滋养、保护后现代文明萎谢或阉失的灵魂,而使人性生命因诗而存在。人类最美好的文字绝对缺少不了诗意;诗之所以续存,另也因为“他终于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光明…”(刘湛秋,诞生),“为了深沉的爱\你的孩子写出了忧伤的诗句”(吉狄马加,宁静),“西瓜和地球不止是有\父母子女的关系,而且还有\兄弟姐妹的感情---那感情\就好像月亮跟太阳太阳跟我们我们跟月亮的\一,样”(罗青,西瓜的血统),“我只想\变成橡皮擦\我要拭去一切的表白”(简政珍,诗人)的再生及对字汇重新铸造,令缔新境的功能和感动。
台湾诗评者吴新发先生亦曾藉由对简政珍作品的阅读,对诗与时间做出精辟观点:“时间并非仅是抽象的意念,也是充塞俗务的具体存在;文字则既非超越透明,亦无绝对定性。”对简氏在失乐园诗作「我应该写下\文字对着时间倨傲的姿容」引申为诗人构思里、所显现对于诗的自信、执着与悲愿:“以文字傲对时间,似乎是自古以来诗人唯一的宿命与成就;以诗作争取个人的生命定位,亦如筑园创造现世的生存空间”。简氏在该诗随后而续的诗句“而文字是定点浮动的期盼”,诗人们读来当有捂卷会心的泪腺;你我创作的每首诗,何尝不有“历尽劫灰兄弟在”的生命涰泣与坐标经营,自我质问后的答案、焦灼、期盼、告白及祝福。诗,成为我们的代体、呼吸、定照;是我们另一种生息,除了面对时间与人类,亦面对符号、暗喻、启迪与图腾。诗如篝火,在时间内焚烧其无尽内容,而我们写诗者也在创造这炽热无尽的内容;文字面对时间的倨傲,其实即是我们自己在自己的诗里,容不容得被时间淘尽焚竭的身姿内容。---我,还是在这杯水的倒影中。
仓颉造字,神鬼夜哭,我相信。因为这里头含括了仓颉的态度、内容、诚挚、专注、比较、尝试……因为字,每个字,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中,都有它颗粒容积、体息、意义、重量。而人,每个人,也都有灵魂生命动能欲望梦盼的重量;绾结文字之用,成仕者之笔、史者之笔、大夫之笔、诗者之笔,就是这字与人重量的比例乘积。人和字的得适得位,成为时间与人世所不能揶动的倨傲和冷澈,郑慧如教授说:“作品本身的生命力也扎根在存在的底线”,碰触之余,起码要活得存一个“人”的姿态,人的主观性使命性积极性;这些份量才是诗与诗人大地立碑的本源。
在我这般自我质问的放恣后,我多么愿意仍回到简政珍的诗,“我还是在这杯水的倒影中\品尝妳清凉的化身”的谦恭,并对我写的这些欠缺组织与结构,凭随认知和热忱所做的狂狷之述,自当承教的聆听各位先生们的针矻。但我仍忍不住的,想多谈简政珍。
五、阅读简政珍
也许一条清澈的河流
漂浮着晦涩的倒影 (简政珍,读信)
简政珍自己的倒影是什么呢?郑慧如描绘出他“趋于饱满的语言状态”领略“沉默”的美德的耕究者形象;我始终基于感动,觉悟他是位“披着心灵的新样,不披着世界的旧样”写诗的人。他不能违背自己的澄澈和心中的信实,以哲学厚度与自然性来解读现实,来述说出入人世的负担;当许多的偏颇已经呈现,而人们仍有意执意去扩大偏颇现象形貌,他在理想(简氏自己)与环境、积习、风尚、尤其是能影响别人的人之观察中,感到过去、当下、未来、时间的痕迹与矛盾,不断鸣发微尘颤动般的惶惑及忧虑(他亦在先天下之忧的爱的积习里)时,郑慧如形容他“已无所不在的无微不至实践他的诗作美学”,洛夫则直指他的诗是在做“精神上的补偿”。简氏努力耕耘自己作品,以一首首逼视人生的诗,藉由意象丰繁、对比毗连,内容空间的联想给予,宣达着他心灵的选择、创造、战斗、身份认同和时间预言。
无论“人生、现实、意象、有情”,简氏的诗都给予了一份最大的澄澈、整体观察及介入力。他把自己极有秩序特色的键入概念,感应思想与温敦的美学程序,优雅徐缓如风在翻启覆盖的落叶,催生文字气势。读他的诗不能急,因为这是学者之诗,他真像一位捐血者,慢条斯理的静静处理捐血前种种检验与手续,祇为了完成尔后的动作与结果。他躺下仅是开始,一根带管与袋囊的针头插入手弯动脉,扎住他身躯,汩汩红色自不断捏拳与放松的掌指促催里、将管线充血、使囊袋饱满;而他清冽明晰、目光凝注,聆听着「日子的点滴式消散的浪花\....回首是路边抛弃的轮胎\前瞻是稻田焚烧的落日\....滴答」(当闹钟与梦约会)。
一个作品中的诗人,或一个诗人内里的作品,都有生活根本的价值意义。简氏极熟娴活用意象来黏补单纯性情的支离破碎,及心灵碾压的承负;他会认为很多时候人在质变,而这质变形成了更相对的浑浊,除却DNA的重组方式,更是「随着分杪变形的脸\....满脸皱纹的湖水」(心事);也包括了意识的失落“看着妳昨日清丽的背影\从拥挤的镜中出来,笑声\抖落我满脸的\尘埃”(昨日8231;今日)及嘲讽,进而在生之感喟里,思想了“动容\影子\投影\微风”(思想)的种种,更创作了“三寸金莲”、“公鸡”等绝佳作品的肯定与荒谬。当人在讯息、语码、计算机、蛛丝、纸张间,自己就如那无法投递的书信,停在无头列车上;当“人像头脚颠倒\旗帜不知方向”(返乡前夕),“星星从来没有这么亮过\皮肤应付骤变的温度”归),“堤岸无所不在\回头,你已不在岸边”(世纪末),简政珍一贯以生活的浮荡荒谬的外在,强力抓住所创造的象征;从海域鲸鱼伤痕,进到微温泉水促开的一些花瓣的人生皱纹;我为他自旌旗(长城上),转蜕于「姓名的\再生\....我写下\一首现代诗」(旅次)的顽强而欣喜。
简氏现实中表达失落,绝非他自己的失落。乃属社会整体意识与是非的失却,灾难接踵的失焦,甚至从“风雨和海峡汹涌的涛声”认识到“据说那个灯塔投射的角度\正是铁达尼号的盲点”(雨后的山坡),把人主导意识焦距与盲点透澈指出;更常藉蚂蚁代语群体、行列、习性、生活观念、以及看见。诗中即有老妇支离破碎的言语(晨起),又有新建大楼空荡荡的面貌(秋),发觉已好久没有看到萤火虫的切切私语(后座),而让那祇剩双手握持的体温持续上升(焚烧)。这不是彼错我对的思考,也并非“灯亮的时候,又是一个黑暗时代的来临”(之后);简氏失落的极致是在“一条深黑的剎车痕∕旁边留下一只破碎的∕方向灯”的热泪里。
最后再阅读简政珍的意象美学隐喻的力量吧。简氏的诗以意象掩盖,一如落叶以秋色和时间的急迫感,把真实大地痕迹覆抚或烘托……。意象所必须的钥匙之一,就是“连想上的了解”,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必须裸露(有若我所列举的中生代诗作),但不能减低思考深度。简氏敦厚的人文与比较文学思维,有他落笔习性训练,考验了读者你我对各个象征内涵的解注;而这也相等的确实扩拓了诗的内容空间、思想空间和时间容量。简氏的诗,是思想美学。
意象的准确丰繁,当然和事实有着差异,这差异含括诗人的再生与创造,以及涉入诗的启示性、启发力。他的藉用事实而跨越了白描书写方式,与报导、记述有区别,即能不被捆束于现象,且捣化象征,深透事况,酝酿意象,落墨毛虫与蝴蝶,或回返蝴蝶与毛虫;营造另一类交托予读者的体察(黄昏四行,轮回,甚至他的每首诗都是如此)。简政珍惬意的说“歧义是一种美德\我躲在歧义里\制造歧义”(语言),他自嘲“只剩下一种姿势”(坐禅),这位幽默的伙伴竟也如此顽皮的问:“诗人所为何事?”(凝视)来对你我凝视和眨眼。
六、展望明天的我们
我应该写下
文字对着时间倔傲的姿容 (简政珍,失乐园)
简氏的诗,“浏览过去\证明当下是唯一的存在”;简氏体认的梦,“从钟的颜面\探索未来的你\正在远方反光的冰雪里”。他深爱生活,极富欣喜的拥抱生活,但诗人省察的即是:不容拥抱着虚假,或若充气娃娃的生活赝品。本身周遭琐事都属肉体关系的多个象征,如何沥滤产生涓滴?生命短暂但生活定位则连贯了人类历史社会诸貌的归纳,衍生“当下即是”的形而上思考,使他的自我产生于众感内具的疼痛泪苦中,晒海生塩的体认中。
强烈的反思力,是简氏澄澈自己,又扩拓自我的日晷。其实他祇是将那形诸生命剎那如临生死的感动,继而以凝炼的语言文字传递存有的讯息(郑明娳教授语)。我所补充的祇是:简政珍是以他潜在内里的中国读书人的倔脾气,以庄周的心域天地和墨翟的磨踵省思,直如剃尽肉筋毛发般来辩证人所应得的、原有的,价值内容及相处态度而已。而这些也就垫筑了简政珍沛塞人间的意象生机及冷澈鲜红的血性;他以诗为鱼骨、为脊椎,以小喻大的悲剧歌谣之风格,一划一笔蘸就现实,写下“语未多,情尽悉”的诗文字。
您,不也是如此吗?诗人。
梦在闹钟最现实的铃声中醒起。或有一天,我们不再醒起,而和梦走到更远、更远的地域时;我们要能有诗,留在已醒过的足痕上。这似乎就是中生代诗人们的心意及诗境,我们因此而存在,也为此而写。“也许山头的白雪∕已沾满了曦日\也许周遭的枫红\带着不知名的血光”(读信),这就是诗创作的无怨无悔,这该就是我们!
七、约 定
谢谢各位先生容纳及忍耐我杂芜紊乱、未经训练的文字及观点。但亦请接受我的诚实和心意。写简政珍,就是写我们彼此。我们能否约定,一直创作、前进。
安得列8231;纪德在『新粮』末了这么写:
“一个人只有把过去推在后边了,才前进。”
我们带着过去前进、创造新的……
汪启疆·二OO七大年初七中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