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网站 ·今天是                   
炎皇贸易行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 热点新闻 □
 

“泥人张”张泽珣的彩塑艺术
发布时间: 2007/10/27 11:00:07 被阅览数: 4425 次 来源: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泥人张”张泽珣的彩塑艺术

——第四代嫡系传人

·主编   路羽

             

为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最后一位雕塑家。张明山博学多才,诗词、绘画、书法造诣均深,特别是中国彩绘雕塑方面成就最为突出。十九世纪中叶,张明山被清政府召入宫中创作,史称“八匣泥人”(现藏于北京颐和园)。后下江南游历,在上海拜会同乡好友任伯年。张氏家族在津、京两地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清末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办人严范孙曾多次撰文赞赏张明山及其后人的作品。其作品曾代表中国参加巴拿马赛会并获一等金奖。1932年徐悲鸿先生访问天津南开大学时,由校长张伯苓陪同拜访张氏后人,被其艺术所折服并写下《对泥人感言》(现藏徐悲鸿纪念馆),将其作品与十九世纪世界大塑师俄国脱鲁悖斯可埃Troubetskoi亲王相提并论,并媲美唐代雕刻家杨惠之。

                              

 

辈先后出任中国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大会委员。张泽珣的父亲张钺是“泥人张”彩塑艺术的第四代嫡系传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在中央国务院属下的美术供应社工作,其后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及河北美术学院任职教授。张钺的作品超然物外,把市民文化逐步升华到文人领域。八十年代中,著名艺术家、教育家范曾在南开大学创办东方艺术系,他如严范孙、徐悲鸿钦佩张明山一样的赞赏其曾孙张钺的泥塑艺术。由于此,1986年张泽珣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同年应聘任教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从事中国彩塑的教学及研究。与其父应范曾之邀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成立“泥人张彩塑艺术”陈列室。

 

拜爱新觉罗·傅佐为师,习中国画。张泽珣曾多次参加美术展览并获颁奖项。九十年代初,被选入《中国艺术家名人录》及被载入《当代民间艺术名人大辞典》、并与其父被台湾中华电视评为中国十大杰出艺术家之一。

 

及非洲研究所邀请访问研究。1996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完成“美术学”硕士学位课程。回港后,先后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教授“泥人张彩塑”及“中国工笔人物画”、于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持“彩塑工作访”、于香港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泥塑艺术”。2000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道教雕塑艺术。2002年获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基金,到美国波士顿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及芝加哥Fields Museum作研究。2003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道教造像记文与礼仪文化。同年,应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及画廊邀请,举办《张钺·张泽珣作品展》;并分别应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之邀,赴京讲授宗教艺术及仪式文化。20049月应聘任教于澳门大学。其彩塑及国画作品先后入选中国各级美展并获奖。主要学术著作有《北魏道教造像碑艺术》、《北魏开中道教造像记研究》;编着有《“泥人张”张钺作品集》。近年来,中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重视。2007年张泽珣的作品加载《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讬项目)。

 

术史知识,与其在中文大学学术研究的训练,她不仅能克绍箕裘,延续其父的“文人雕塑”传统,而且能不断创新,把“泥人张”彩塑艺术提升到另一个境界。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讯)

 


上两条同类新闻:
  • 报国之心 赤子之情的杨钊鸣
  • 为玉“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杜心

  •  
    儒商风采 2007年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1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