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诗人在绘画
梁云坡
庄云惠的画是诗人的画,以诗为内涵,以水彩画为表现方式的艺术,显然的,先有诗思,然后产生画境。
以写诗的方法解析绘画,自有其剪裁的角度,在构想的过滤中,只留下她所感动的部分,枝枝节节,一律删除,因此,那些安恬、宁静、一尘不染的地方,很可能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但说不出是那里。
画中境界,似曾相识,但并非记录性的,或许是她幼年记忆中的苍山碧水,而今,却距离她极为遥远,只能以回忆、重组的方法,在画面上再现。
我想,这引起也许正在诉说她对都市忙碌生活的无奈,她不能脱离队伍,只能说:
回忆恍若水月
而我
竟是隔岸观月的
一朵孤云
——庄云惠《醒时梦远》
诗是一切艺术创作中的灵魂,也是中国艺术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画家作家如此,作曲、编舞,编剧莫不如此,大家认为如果没有注入诗的涓滴,一切作品只能陈列在凡俗层次。几千年前中国人就说:“不学诗无以言”,“无法表达”还谈什么艺术?
也因此,东西方艺术创作观也有了分歧的方向,西方人较为注意客观条件,可以把光、影、距离、质量、解剖、透视……描写得很“科技”,几乎可以乱真;东方人则大而化之,主观意识极强,所画的“我见如是”是最重要的,当然,这只是历史观,当前时空缩小,这种分歧也在缩小,不过,个人还是希望中国人立足伟大的诗之传统,从事艺术创作,因为大而化之,并非一片空白,终须“言之有物”,如何“言之有物”而且臻于美妙之境?解答正是:孕育诗思,激荡诗情,磨砺诗眼,开拓诗笔。
这些是中国人绘画(不管用什么工具)必须念兹在茲的特色——中国人是诗的民族,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当前新诗,曾有千万人投注心血,在历史上形成灼灼发光的晶体,也形成中国文化的精緻部份,背离诗道,会有许多打不开的门,移植西方技法,也效果不大。
庄云惠挟其精湛的诗之功力,用之于绘画,正在增强她绘画的深度和感动力,用之于散文,也使她的散文具有深迥、典雅的气息,总之,她有诗的千军万马为之奔驰,我对她未来的光辉成就,毫不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