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网站 ·今天是                   
炎皇贸易行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 热点新闻 □
 

当代诗坛59·60期
发布时间: 2013/6/17 14:14:33 被阅览数: 2614 次 来源: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卷首语59·60

 
    本刊与“当代诗学论坛机制”有着兄弟般的血缘关系。2013年6月21日-24日,“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将在天津隆重召开,这届论坛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南开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是一次高规格的纯学术性会议。“当代诗学论坛”机制创建于2007年3月,旨在两岸四地诗学界的沟通,现已在珠海、澳门、北京、台北举办过四届颇具规模的论坛,今年是第五届。
    此次会议邀集两岸四地著名学者,将进一步探讨两岸四地中生代诗歌的异同点和关联性,发掘中生代诗人和“70后”、“80后”诗人的区别以及中生代诗歌中主要诗人的艺术个性,标识中生代诗歌在中国当代诗坛的地位,总结新世纪诗歌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经验,从而繁荣当前诗歌创作。主要议题如下:1、中生代与当代诗坛;2、两岸四地中生代诗人比较研究; 3、中生代诗人与“70后”、“80后”诗人比较研究;4、中生代诗人专论。
    在对当前诗坛的宏观把握中,“断代”界定已刻不容缓,如以汉语新诗近百年的幅页?为一块版图,新诗界的代际形态业已形成,可以分别以前行代(老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予以界分,构成多彩多元的局面。在两岸四地具有历史承续性的三代中,也表现为诗歌观念、诗人构成、诗潮流向上的显著差异。为配合会议主题,本期刊物推出台港澳21家中生代诗人作品专辑和中生代有关论文选辑,以饕读者并预祝会议成功!
    老诗人李清联提出的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无障碍诗写”诗学主张,激起了当下诗界的共鸣。在本期有关专辑中,陈立红先生的论文《“无障碍诗写”的意义和价值》是一篇有力度的文章,对“无障碍诗写”的概念做了较为深化的阐释,值得细读。应读者要求,我们将陆续发表有关的论文和诗作。
    在本期“百年经典”、“特别推荐”栏目中,有着闻一多、痖弦、文晓村等诗坛名家的中英对照诗作的精彩绽放。“古诗英译”、“英诗汉译”栏目也不乏精品。 “诗都洛阳”一栏共展出八家诗人,这些诗人以各自独特的写作方式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诗体探索”里,郑炜先生以一大组颇具特色的四行诗,获得本刊名誉主编屠岸老诗人的力荐。请诗友们慢慢品赏。
    《当代诗坛》现已出满六十期,以艰辛而又坚定的步伐跨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本刊园地公开,感谢大家多年的支持,希望继续支持我们。
 
                                                                                                                      傅天虹

                                                                                                                  2013.5.1

 


上两条同类新闻:
  • 当代诗坛57·58期
  • 当代诗坛55·56期

  •  
    儒商风采 2007年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1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