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同乡会会长吴天赐的创业精神
——“敢拼才会赢”造福社会,为家乡服务
·主编 路羽
现任香港晋江同乡会会长吴天赐先生,是晋江市政协委员,世界晋江同乡总会副会长,香港福建同乡会和厦门联谊总会副理事长,东区各界协会副会长,香港至德总会 理事长,世界至德宗亲总会主席……这位有着多家公司和工厂的实业家,身兼20多个社团职务,对服务社团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观点,而且正在身体力行,企望创造 他人生的另一种价值。
吴天赐1933年出生于晋江市龙湖镇古盈村。吴先生的父亲,早年出外谋生。他的童年在抗日战争中度过,侨居菲律宾的父亲因“交通断绝”而无法接济家庭。苦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很小的年纪就上山下 地,挑肥播种,起早摸黑,无所不干。1948年,他从龙湖阳溪小学毕业,进入南侨中学。他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学校授予“三等甲生”。他说:“我年轻的心灵里有一个十分明确的信念,我要事事起表率作用。同学们那样信任我,我就应该好好为他们服务。”吴先生很为青少年时代的殊荣自豪, 可见他从小就树立了奋发上进的精神。他后来所走过的道路和所作的奉献都证明了这一点。1951年,18岁的吴天赐到军校学习,开始了他的另一种人生历程。在部队里。他多次立功受奖。参加祖国的重工业建设.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青年社会主义建 设积极分子。
1965年,吴天赐来到香港。33岁的吴先生,在家乡已有他自己的事业,而且,他的事业已充满阳光。可是,旅居菲律宾的老父亲,因身体欠佳,迭信催促,再三要他出国接业。儒家思想教育出来的吴天赐,生性孝顺,不想忤逆父母殷切的期望,却又留恋自己用血汗开创的前程,只好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生养他培育他的故土,启程往香港。不巧就在此期间,父亲所苦心经营的小生意遭遇逆境,严重亏损,接业之梦,成了泡影。初到香港,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唯有用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学会计、学航海、求职业,在血和泪的日子里苦熬了两年。 更加不幸的厄运降临了。1967年冬,一片乌云带来噩耗,年仅56岁的父亲突然与世长辞。吴天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进了低谷,前程黯淡无光,充满风雨。满怀 悲痛的他历尽艰辛,做过冻房会计,在塑料厂当过搬运工,到五金厂打杂。他说过,正是这段沉痛的经历、严峻的磨练,坚定了他日后艰苦创业的意志,教会了他懂 得应付时局、把握机遇,去和命运作破釜沉舟之一搏。
1970年春暖花开时节,仅有的数干元一注押上去,与友人合股 开办五金厂,期待改变人生的走向。初办厂时无技术、无经验、无设备、无客户。吴先生用一句话概括:“烧一壶水欠百八项!”但既然已倾注全部积蓄,只能横下心来,全神投入,无论如何一定要做 好。他的太太与孩子也于1972年相继到香港定居,这下子生意若有闪失,老小一家通通得喝西北风……残酷的现实明摆着:背水列阵,只能进不能退!吴天赐对 自己下了“殊死一战”的命令。
有句通俗话说:“话好说,路难走”。确实很贴切地道出社会与人生的哲理意味。这“味”,吴天赐品出来了。他凭着晋江人那种“敢拼才会赢”的精神,去战胜一 个个困难。五金厂全是铜与铁,所有材料用车送来,但所有产品全靠他一个人用肩膀扛出去。他穿着背心短裤,扛着一、二百斤重,不管酷日与暴雨,奔跑在街道 上,跑遍全港九。生存线上挣扎的他,全家上阵,太太临产前还得天天干活,年仅8岁的第四个儿子也要帮忙送货;至于吴先生,根本投有上班下班的时限,经常起 早摸黑、通育达旦,曾经连续五个昼夜没睡觉。健硕的身体从170多磅,下降到130几磅。
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这件事情对吴先生来说自然是祸事,但在我们看来.他却因祸得福。1983年3月,吴先生左膝骨意外严重受伤,被迫躺在医 院里不能走动。正当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前程似锦之际,无疑是一种掐脖子般的灾难,许多事务堆积如山,等待他定夺,客商来洽谈生意,须要他亲自出场……何况 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稍微懈怠,翻船就在倾刻之间。吴先生心如火焚,嘴唇冒出两行血泡。辗转反侧,百般无奈。他终于痛下决心,把生意交给儿子们。
吴先生的事业成功了,他的孩子成才了。大儿子吴健南在深圳经营利宝嘉工业有限公司;二儿子吴健源在兄弟支持下,在西乡开办利联科技制品厂,专营电子线路 板;三儿子吴健宏在宝安经营观澜国泰制品厂,做电子接插件、精密金属零件;老四与老五,也都能独当一面,开创事业。吴氏家业愈来愈兴旺。就连吴太太,也不 愿清闲下来,仍在为公司的会计事务操劳。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只有某些重要节日,才有机会短暂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而吴先生,渐渐地脱身出来,让儿辈们自 己去闯天下,仅作指点关照,目的是获得更多的时间,投入社团活动的奉献中去,造福社会,为家乡服务。
今年七月,香港闽籍乡亲七·一三在维园在庆回归一周年大型活动的顺利举办,足以说明作为组织策划者的吴天赐先生的深孚众望和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这个万众 欢腾庆回归的嘉年华会是香港庆祝回归的较大活动之一,规模浩大,隆重热烈。活动分六个部分:书画展;图片展;灯谜竞猜;摊位游戏;儿童乐园;戏曲表演。维 多利亚公园,盛况空前。在大都会生活节奏极紧张的香港,组织如此轰轰烈烈的大型活动实属不易。吴天赐先生自欣然受命之后,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他要一个 社团一个社团去开会,去筹款,去落实任务。单是安全问题,就愁白了他多少根头发。尽管他组织过许多活动,但这般浩大这般令人瞩目的活动对他来说仍尚属首 次。他四处向人求教,还回到内地向朋友“取经”。他考虑选择的人手是否能完成任务,活动过程可能出现的漏洞。多少个夜晚,他从床上翻身下来,把想到的记录 下来。他忙碌而专注,病而不倒,决不放下工作。直到活动圆满结束,他才松一口气,在人生路上又一次作出了有意义的无私奉献。他说,无论是读书与工作,或者去港九和内地经商办厂,都有一种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传统的力量,激励与推动他跨越一道道难关。吴天赐悟出的人生真谛,实在值得人们深思。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