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诗坛38·39期
发布时间: 2018/7/27 15:30:56 被阅览数: 898 次 来源: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
|

第38·39期卷头语 什么是“经典”?就文学范畴来说,它必须是具有深厚传统、高度艺术权威和广泛影响的名著。它是历史形成的,得到广大读者认可的,经久弥新的文学杰作。诗歌经典,就应该是这样一类诗歌作品。近来有些出版者把“经典”的桂冠奉送给某些一般性作品,以抬高其地位,这使读者感到困惑。有人感叹说“经典”贬值了! 本刊的“特别推荐”栏,力求推出真正经典诗人的真正经典作品。最近几期,我们努力这样做。第35期推出牛汉,周梦蝶;第36期推出关之琳、王辛笛、余光中;第37期推出臧克家。蔡其矫、彭邦桢。即使是已有定评的经典诗人,他们的作品也是有层次的。我们力求选用他们的最佳作品或最有代表性作品,只要有可能我们就请他们自己选诗,比如牛汉、王辛笛、周梦蝶等。本刊是汉英双语刊,所刊载的有些经典诗人的诗,不仅自己选出,而且自己译成英文,如卞之琳、余光中,我们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把中国新诗中最优美、最精粹的作品奉献给中国和世界的读者,并且给中国和世界的文学史留下恒久的印记。 本期(38·39期合刊)“特别推荐”栏推出艾青、冰心的短诗选和郑敏的十四行组诗《诗人与死》,都是经过精选的诗歌经典。这些诗的英译也经过认真的推敲。荷兰汉学家汉乐逸的论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十四行诗:郑敏的<诗人与死>》是一部很有分量的理论力作。 本刊的“实力方阵”栏推出的诗作,也有一部分达到了“经典”的水平。属于他们。本刊为他们提供了可能充分的园地。他们踏着前人的足迹走来,开创诗的新天地。诗歌经典的宝库永远不会封顶。新一代诗人的作品将经过时间的筛选,沉淀出新的经典。 诗坛的圣火,将一代又一代地燃烧下去,永远不会停息。 本刊愿意成为这一圣火接力棒的传递者。
屠岸 2004年9月23日 



|
上两条同类新闻:
当代诗坛37期 当代诗坛35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