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网站 ·今天是                   
炎皇贸易行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 热点新闻 □
 

大观园里见大观—傅天虹《大观园》读后
发布时间: 2007/1/27 12:13:36 被阅览数: 2674 次 来源: 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大观园里见大观

——    傅天虹《大观园》读后

煌辉谢

大观园,是被誉为我国四大奇书之一的《红楼梦》中的一座大花园,也是这部小说中的一个大场景、大舞台,更是我国历朝历代盛极而衰的一个社会的缩影。多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的故事,都曾在这个大院子里如云似雨的翻搅著;多少与衰隆替,悲欢离合的镜头,都曾在这个大舞台上一幕幕的重现过。由于这部小说在两百余年来,凡有华人井水处,就有她的芳路,而且从平面走上立体,从地方戏走上电视。大陆的上海、北京,为因应观光市场的需要,各建了一座大观园,等于把《红楼梦》推向了全球。曹雪芹地下有知,在可怜风月债难酬之余,目睹红楼幻境真实地重现人间,亦必然须含笑醉流霞了。

诗人傅天虹,想必也是个迷(专指红楼梦),不但在里浸淫有日,而且在里周游有年。现在就来看看这位迷哥进了大观园后,如何奔驰于楼台亭阁之间,花红柳绿之中,吟咏他心中的《大观园》:

大院格调依旧

残红遍地

暗处

风在傅播小道消息

葬花的还在葬花

调情的还在调情

半睡半醒

红楼突出的是梦

梦突出的

都是些熟悉的名字

构成了

今夜的情节

明月

从假山后探出头来

看一个大家族

仍活在

谎言之中

此诗曾发表于《秋水》诗刊,最近选入该刊为纪念创刊二十五周年庆而编的《浩浩秋水》。诗共四节十七行,算是小诗,其中,最长的句子不过八个字,而语言自然、活泼、简洁、顺畅,令人有「跑马溜溜的山上」的轻快之感。但一钻进「暗处/风在传播小道消息」,及「看一个大家族/仍活在/谎言之中」的意象里,心情就陡然严肃起来,觉得诗人不是在随便说「梦」,而是在说他于「梦」中踩痛了地心的感觉。地心一叫,他一惊,猛然看到「大院格调依旧/残红遍地」的景象。这景象是物换星移,时序更替;也是惜春者「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哀鸣。唯一的安慰,是「暗处/风在伟播小道消息」。但「地下」的「小道消息」有多少可信度呢?夏天真的会佳木葱茏,秋天真的会五杀丰登,而不再有天灾人祸吗?

「葬花」是「伤春」的别写;「调情」是「享乐」的代词。在同一个大院子里,醒的人在哭,睡(醉梦)的人在笑。这种世情,不仅是大观园里常见,在大观园外,何处不有?最眼前的例子,台湾的政党和平论替确定后,不同样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场景?跨进历史,依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诗人看完了「飞燕泣残红」的一幕,突然腾空飞起,从大观园的高空向下作全方位的鸟瞰,看到「红楼」的绮丽的「梦」,以及活跃在那个「梦」里的,一些「熟悉的名字」。「今夜的情节」不过如此而已。只是,有人在闻香槟、行酒令、打情骂俏或高呼口号,有人在灯光阑珊处黯然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今夜的情节」还不止此,还有一轮「明月/从假山探出头来」,而这「明月」,当然是个「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醒者了。这醒者,可能只是一个「宝玉」(当时的宝玉确在一个假山坡上),也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千万个「宝玉」。这些醒者,能铿往知来,能用千里眼、显微镜「看」到红楼梦里的人「仍活在谎言之中」而不自知。这是多么可怜的画面?

「谎言」能永远谎下去吗?而「谎言」以后的景况又怎样呢?诗人要读友去解答。其实,读友也必伤脑筋,时间的风笛很快就会唱出正确答案来。

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百多万字,一座大观园,面积不算少,放在台湾龙潭的小人国里,真可称得上是「地大物博」。而大观园里的各色人等,以及「各色人等」所串演的故事,只怕连「红学」专家们也不一定能全部记得。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中,诗人只以那双犀利的艺术鹰眼,聚集于黛玉葬花的,红消香断的暮春时节,轻轻一按快门,便拍出了一张大广角、多层次的大景深画面。这个成绩,说是「大观园里见大观园」应不为过。

所以,这首诗应非酒酣耳热之际的即兴之作,而是诗人心中早有一些「残红遍地」、「小道消息」、「半睡半醒」、「活在谎言之中」的意象,时机一成熟,便「满汉全席」端上了桌。至于大观园外的「大观」场景,究竟有没有?在那里?恐怕只有「山色有无中」,和「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聊可解答了。

 


上两条同类新闻:
  • 情志蕴于奇异的意象-读《傅天虹短诗选》……吴开晋
  • 在两岸三地发现诗意-论傅天虹诗歌创作与新移民文学……杨洪承

  •  
    儒商风采 2007年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17257